首页理论研究正文

团结奋斗 共创伟业

来源:人民政协网    2022-12-02 16:13: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团结就是力量,奋斗铸就伟业。团结奋斗是党的二十大发出的时代强音,既是新时代新征程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之源,也是对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提出的工作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团结奋斗”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

深入理解“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笔者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奋斗”的目标,“四个伟大”就是“奋斗”的基本支柱,“中国式现代化”就是统揽“奋斗”的推进方式。

“伟大梦想”是目标愿景,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概念,还引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诗对近代100多年来中国人民追求梦想的历史进程进行了生动叙说。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中国梦的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中国梦的实现,不是成就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而是造福全体人民。“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奋勇前行,就能够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就能够梦想成真。

“伟大事业”是实践载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与时俱进擘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宏伟蓝图、确定中心任务并为之接续奋斗,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的鲜明特征和独特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蓝图和任务的主题。自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后,其后8次党的代表大会标题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并不断围绕主题展开、深化。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标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1992年,党的十四大:“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7年,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2002年,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7年,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12年,党的十八大:“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7年,党的十九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22年,党的二十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40年来,8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标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表述,3次是“事业”、2次是“道路”、2次是“旗帜”、1次就是“新时代”的“主义”本身。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始终不变,同时,与时俱进确定各阶段历史任务,接续奋斗不停步。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不走老路、不走邪路、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

“伟大斗争”是精神要求,是实现伟大梦想、应对巨大困难应当具备的清醒认识和精神状态。

盘点党的代表大会报告,“斗争”一词出现的次数:十五大9次,十六大7次,十七大4次,十八大5次,十九大23次,二十大22次。如何理解“伟大斗争”,是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这个十年,党和国家面临形势之复杂、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世所罕见。十年前,面对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敢抉择,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过、绕不开,党的建设特别是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斗争是矛盾运动规律的集中体现,是团结奋斗内在应有之义。没有斗争的奋斗是空洞无力的,斗争精神贯穿于我们党各个历史时期和全部奋斗实践。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彰显斗争品格,把握斗争方式,提高斗争本领,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统筹发展和安全,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从思想上行动上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融入团结奋斗全过程,全力战胜一切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天地。

“伟大斗争”是一个广义概念,既包括处理敌我矛盾时不可避免的对抗式斗争,也包括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还包括自我进行的思想斗争。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要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仅政治要强,本领也要硬。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针对不同的矛盾和问题,采取不同的适宜的斗争方式,为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贡献力量。

“伟大工程”是政治保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概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大大深化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科学内涵和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分析了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部署、提出要求。报告指出,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解决党内突出问题,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一定要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谨慎,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使党更加坚强有力、更加充满活力。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党坚守初心使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路径,是新时代统揽“四个伟大”的推进方式。

踏上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只有坚持中国式现代化,才能把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宗旨,更加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推进方式统揽新时代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任务极其艰巨、难度世所罕见、前景十分光明。我们要把全体中华儿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凝聚起来,依靠紧密团结的奋斗,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深刻认识“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

团结奋斗,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锤炼铸就的宝贵精神品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围绕明确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见证,也是对世界百年变局的深刻把握;“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它们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铸就百年辉煌的团结密码,指明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注重以明确的目标团结广大中华儿女共同奋斗。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中心任务,党先后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把方方面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整合为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千军万马,汇聚起无往不胜的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团结带领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奋斗,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

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是基于应对世界百年变局的深刻思考、战略谋划和准确把握。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态度、中国主张、中国方案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重视,为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随着世界力量格局对比深刻调整,国际形势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日益突出。因此,必须将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紧密团结起来,凝聚智慧和力量,向全世界人民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的故事,促进中外理解和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是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统筹谋划。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基础更加坚实,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空前增强,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局面日益巩固。同时,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也不断增多。我国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所有制形式更加多样,社会阶层更加多样,社会思想观念更加多样。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许多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重点领域改革任务仍然艰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性任务极为繁重。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凸显,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等方面更多需求,在实现更加平衡和充分的发展过程中,经贸活动、政治参与、社会交往、地域迁徙等不断增加,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更加多样,利益诉求、政治诉求和意识形态诉求更加多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越是利益多元、思想多样,越要凝聚思想共识,越要扩大团结面,最大限度把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

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正因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才能够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才具有最坚实的共同基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人民急难愁盼的问题,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要发挥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作用。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经验,更是未来必须坚持的基本方略。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要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要贯彻大统战工作格局,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要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只要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只要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无论什么阶层、什么党派、什么团体,都要加强同他们的联系,广聚天下英才,把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团结要有圆心,固守圆心才能万众一心。中国共产党就是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圆心,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儿女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难以形成和维系中华儿女大团结。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才能使中华儿女大团结具有更大的向心力、形成广泛紧密的大团结。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团结奋斗的正确方向、激发前进的精神动力、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种团结合作的新型政党制度,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有力促进了政党关系的和谐。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履行职能,更好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作用。

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党的宗教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是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要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全面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要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强化共同奋斗的政治引领,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要推动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是“一国两制”的应有之义,是改革开放的时代需求,也是香港、澳门探索发展新路向、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的客观要求。要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广泛深入开展协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要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化育后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达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要做好侨务工作。要广泛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引导华侨、归侨和侨眷,特别是青年一代,致力于祖国现代化建设及和平统一大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

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要发挥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人民政协因团结而生、依团结而存、靠团结而兴,是大团结大联合的象征,有责任为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泛凝心聚力。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要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助力党的决策体现人民整体意志、符合人民根本利益,彰显人民政协凝心聚力的独特优势。要通过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更加有力有效地以协商聚共识、以共识固团结、以团结铸合力。要通过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制度机制,增进团结、促进合作、助推落实,拓宽团结面、拉大同心圆,把更多人团结在党的周围,为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促进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强大合力提供积极主动的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共同的根让海内外中华儿女情深意长,共同的魂让大家心心相印,共同的梦让我们同心同德。中国人民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必将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新篇章。

(作者杨小波系全国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原驻会副主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