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惠州介绍正文

惠州打造开放包容现代品质城市

有效延续城市文脉,进一步加强绿美惠州生态建设
来源:惠州日报    2024-07-22 15:58:43

      “轨道上的大湾区”正照进现实。图为赣深高铁博罗北站站台。
“轨道上的大湾区”正照进现实。图为赣深高铁博罗北站站台。

      惠州西湖环境优美,历史古迹与绿水青山融为一体。
惠州西湖环境优美,历史古迹与绿水青山融为一体。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

  惠州,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一座环境优美的生态丽城。自古以来,惠州是东江流域重要的文化、商业、交通中心之一,素有“岭南名郡”美称,历经岁月沉淀,始终保持着与时代同步的脉搏。

  从惠州西湖湖畔古朴的东坡祠到市区江北繁华的CBD,从南昆山下罗浮之境到东江两岸南海之滨,从地道的客家风味到集合大江南北特色的热闹夜市,从纵横交错的老街小巷到三线九站的高铁枢纽,这座城市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独特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山水资源,吸引着五湖四海之人。

  如今,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和东部枢纽门户,惠州再迎新一轮发展机遇。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开放包容现代品质城市”是惠州四个战略定位之一,提出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延续城市文脉,加强绿美惠州生态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更高水平法治社会,建成开放包容高品质现代化城市。方向已明,目标已定,一座高品质现代化的优美花园城市蔚然成形,扬帆起航。

  ●城市“硬实力”

  深度融深融湾 交通枢纽作用凸显

  “现在到惠州太方便了。”在广州工作的陈先生家住番禺,由于公司与惠州企业有业务往来,每周都要来惠州。前不久,佛肇、广佛南环与佛莞、莞惠城际串联贯通,解决了他交通出行的“痛点”,通勤时间大大缩短。

  随着厦深高铁、莞惠城际、赣深高铁、广汕高铁陆续通车,如今从惠州市区坐高铁30多分钟可直达深圳、1个小时直达广州和香港,“轨道上的大湾区”正照进现实。

  交通是城市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惠州地处珠三角核心区域,是珠三角连接粤东、粤北及闽赣的枢纽门户。但区位优势未必等同于交通优势,如何实现这种优势转化?近年来,在国家有关规划的指导和惠州的大力推动下,轨道交通建设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

  从2013年厦深高铁通车至今,短短11年间,惠州迎来高铁发展“加速度”,先后建成1条城际铁路、3条高铁线路、9个高铁站,成为名副其实的轨道大市。

  “高铁和城际轨道是大湾区的骨干交通,大的高铁枢纽站可以辐射周边区域约10公里。”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惠州土地空间广阔,宜居的生态环境、较低的生活成本和便利的轨道交通,可吸引更多企业到惠州投资,吸引人才到惠州工作、生活。

  “轨道”提速,“公路”发力。惠州在现有高速公路网基础上大手笔重构城市发展格局,以“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为理念,高标准谋划实施“丰”字交通主框架规划,通过“三横一竖”分别对接广州、东莞、深圳、香港,打开由内向外的发展大通道。

  随着“丰”字交通主框架、“3线9站”轨道交通骨架网的拉开,惠州基本形成“海陆空铁”大交通格局,资金、人才、创新要素资源加速集聚,各种生产要素、产品能速达大湾区、内地乃至全球市场。

  未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都市圈建设深入推进,交通互联互通必然成为先决条件。《意见》提出,要着力增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联动效应,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枢纽门户。支持惠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推进“丰”字交通主框架建设,实现与大湾区内地城市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

  这与惠州今年要推进的交通建设工作不谋而合。4月,我市发布《惠州市贯彻落实〈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工作分工方案》《惠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海陆空铁”的交通对外联通是重点之一。

  “惠州将聚焦基础设施‘硬联通’,进一步推动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打造一体化的枢纽体系,加强城际干线公路建设。”市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重点推进惠州南站、惠州北站、惠阳站等枢纽及站点的站城一体化开发,加快穗莞深城际南延线、深惠城际、深大城际、深惠城际大鹏支线、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项目规划建设,谋划推动深圳东部地区与惠州机场的快速轨道交通。

  今年,惠州还将推进惠州机场飞行区扩建及二期扩建,加强与国内主要节点城市的航空联系,强化货运功能,进一步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优化惠州港功能布局,重点推进惠州北站、惠州南站以及厦深高铁惠阳站综合枢纽规划建设。

  厚植绿美生态基底 建设优美花园城市

  7月盛夏,市区金山湖公园绿意盎然、碧水蓝天。“一出门就能拥抱绿水蓝天白云,就像住在一个大花园里,很爱到这里散步,实在太舒服了。”住在金山湖片区的市民李先生如是说。

  漫步在惠州的大街小巷、乡野道路,鲜花争艳、飞鸟翱翔,“惠州蓝”常驻不散。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抬头见蓝成为惠州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

  数据显示,惠州全市森林面积1049.4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91%。其中,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3.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85平方米,相当于拥有一间绿意盎然的卧室。

  绿色生态既是惠州的底色,又是发展的优势。《意见》提出,推进绿美惠州生态建设。支持惠州抓好山水林田湖海各类生态要素保护和系统治理,开展绿美惠州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打造优美花园城市。

  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惠州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山、水、林、田、湖、地、矿、海等自然资源,聚集在1.1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惠州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院长戴学军认为,惠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成效显著,作为在惠州工作生活的一员,自己就有切身的感受。“从去年‘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提出,到如今《意见》的出台,对具有生态优势的惠州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发展机遇。如何走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惠州需要系统性地统筹好生态与产业、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发挥利用好这些资源,强化规划统筹引领、精准配置资源是关键。”市自然资源局总工程师曹红杰说,一直以来,惠州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始终聚焦国土空间要素特征,统筹布局生态空间,在高效支撑城市建设同时不断厚植城市生态基底。

  去年8月,《惠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正式获批,明确惠州要整体谋划由市域生态发展区、城市发展区、海洋发展区构成的“1+1+1”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将生态发展区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花园”。

  “规划就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底图。”曹红杰介绍,市自然资源部门将根据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层层完善相关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切实发挥城市生态优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彰显花园城市魅力,体现在各具特色的公园、景点打造上。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我市完成12个“口袋公园”建设,新增游园面积合计2.46万平方米。今年,将继续在中心区选取城市边角地或闲置地,计划建成10个以上“口袋公园”。同时,计划整治提升道路绿化品质共16处,提升景区公园品质共10处,持续推进道路绿化、公共绿地提质增绿、美化,打造山清、水秀、园美、景靓的景观。

  今年是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关键之年。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林业部门将紧盯山上造林抚育目标任务,今年计划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4.44万亩、森林抚育提升14.77万亩。以典型村为重点,深入开展乡村“四旁”“五边”绿化行动,今年全市县镇村绿化计划植树32.97万棵,完成建设森林乡村9个、绿美古树乡村3个、绿美红色乡村2个,完成美丽农村路建设143公里。

  ●城市“软实力”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

  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惠州不但宜居,更加宜业。

  今年新春假期刚过,惠州首批务工人员返岗专列从云南昆明发出抵达深圳北站,818名云南籍务工人员在惠州市人社部门的统一调配下乘坐大巴安全返回惠州各企业,实现了从“家门口”到“车门口”再到“厂门口”的精准接送。惠州已连续4年通过包专列、包机和包车的形式开展春节后来惠务工人员“点对点”精准输送,助力企业、工人双向奔赴。

  惠州是一座与人才相互成就的城市,各方面人才、人才团队在此建功立业、创新创造。“来惠州工作17年了,这片热土处处焕发着生机和活力,我见证了惠州绿色低碳高质量高速发展。”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现场安全监督、广东省首批首席技师高东斌说,惠州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系列人才政策,让一批又一批科研人员、技术技能人才安家惠州。

  近年来,惠州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提高各项就业补贴发放标准,推动就业提质扩容。其中,通过完善全市30个就业驿站、10个“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站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就业服务规范化、便利化水平,逐步探索形成基层便民服务的“惠州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提出,探索以社保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记者从市人社部门了解到,截至2024年6月,我市已组织社保卡合作银行建立社保卡即时制卡服务点197个,实现全市街道(乡镇)全覆盖,“一卡通”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应用场景稳步拓展。目前,全市行政(党群或公共)服务中心政务自助终端支持使用社保卡在社保、公积金、不动产市场监管等300项高频服务事项“一卡通办”。

  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支持使用社保卡就医购药,支持社保卡跨省、省内异地医保持卡结算;市及7个县(区)共9个图书馆支持社保卡图书借阅应用……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推进社保卡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交通出行、惠民惠农补贴、长者饭堂、教育管理等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实现“一卡多用,全市通用”。

  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今年,惠州将聚力擦亮惠民之州品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办好一批民生实事,推动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让更多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感到幸福。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培育发展新增长极

  在茶野小馆围炉煮茶,到果园采摘蔬果,下田体验农耕乐趣……走进墨园村,游客不仅可以欣赏惠城至今留存的最大古建筑群,更能领略乡村振兴新活力。

  墨园村所在的惠城区横沥镇是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点镇,依托“山水田”资源优势,抓实示范引领走在前列,上榜2023年全国千强镇榜单。

  自省委部署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全市上下统一认识、迅速行动,以头号力度推进头号工程,市县指挥体系贯通顺畅、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一批镇村容貌焕然一新、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取得了“一年开好局起好步”的阶段性成效。

  全市各地正奏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协奏曲”,但作为农业大市,惠州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存在,《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意见》提出,支持惠州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作为全国百强县,博罗是省“百千万工程”首批22个典型县之一,也是工业立县的生动体现。

  博罗如何壮大县域经济?答案是坚持制造业当家、实体经济为本,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推动资源要素向工业园区集中,进一步优化园区空间布局,优化园区运行管理机制,强化园区服务功能。当前,博罗正将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博罗产业转移工业园、福田-博罗共建现代产业园打造成“金名片”“金梧桐”,向千亿级高质量发展强县大步迈进。

  “扎实推进县镇村建设,全面推进扩权赋能强县,持续壮大县域经济”。《意见》表示,推动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国家县城建设示范地区和惠城区横沥镇、博罗县杨村镇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镇建设。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科技部部长、教授梁乃锋认为,近年来,我市以构建“2+1”现代化产业集群为核心,持续推动产业资源集中向“3+7”产业园区集聚,形成了惠州“市域为核心、县域为支撑、镇域为底座”的产业发展基本框架和格局,全市7个县(区)至少都有一个大型工业园区,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关键性的支撑。在2023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单中,博罗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县,这既是惠州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成果,也充分体现了惠州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惠州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产业资源丰富,吸引了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和产业项目的入驻,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和活力。”梁乃锋建议,惠州应以省“百千万工程”为契机和着力点,以“3+7”产业园区为主要载体,进一步优化县域产业布局,持续推动产业资源向县区集聚,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一批工业强镇和综合竞争力强镇。要进一步强化土地资源供给和集约节约利用,强化工业园区和重大项目用地保障。要强化区域协同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县域产业特色,引导县域结合“3+7”产业园区布局,特色化、差异化、错位发展,又要加强县域协同发展,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跨区域联合打造重大产业项目。要注重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加大招商选址力度,加强产业链核心企业的招引,同时注重本土成长型企业的挖掘和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