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要闻正文

蓄势谋远赋能惠州高质量发展——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来源:惠州日报    2023-02-07 09:54:35
    ■市政协委员何金华

 

  建设“东空走廊”推进区域融合发展

 近年来,惠州坚定不移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推动“3+7”工业园区提质增效,不断拓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其中,东江湾产业园、东江科技园两个相邻的园区以“等不及”的姿态加快建设,两个园区2022年规上工业总产值为765.27亿元。

 《惠州市“丰”字交通主框架总体布局规划》明确贯通仲恺高新区东江科技园至平潭机场路连接线,即“五横五纵”中纵五路的一部分——Z5骨干快速路北段,势必能促进产业经济带“东空走廊”的形成。建设“东空走廊”,可以最大化发挥空港经济区的航空物流承运货物附加值高、快捷安全等优势和沿线土地开发潜力,推动丰富的科创、资本、信息、人才等高端生产要素流动,实现东江湾产业园、东江科技园两个园区与空港经济区协调联动和功能互补。

 建议强化市级统筹,加快贯通机场路连接线,对项目建设进程中出现的征地拆迁、用地指标、资金筹集等问题及时制定解决办法及应对措施,加快推进机场路连接线的建设,实现东江科技园与空港经济区的“硬连接”,满足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迫切需求。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夯实要素供给根基,组织编制Z5骨干快速路沿线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化土地等要素保障,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征收、转用工作。同时加快编制产业招商规划和图谱,分区域开展专业化招商,推动产业成势成群成链发展。强化园区的规划对接和战略性协同联动,促进高质量融合发展,在编制空港经济区规划过程中,考虑与东江湾产业园、东江科技园的互补与联动,提高园区招商引资、信息服务和监管执法等工作的标准化水平,实现战略性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园区龙头企业和大项目在相关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整合沿线其他园区产业资源,使沿线行政区域高效享受区域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带来的红利。

 

 ■市政协委员邵灿辉
 


 

  优化整合资源打造惠州特色动漫IP

 “动漫工厂”主要是指根据影视游戏动画IP,加工生产具有一定文化符号的潮流玩具、手办雕像的工厂,是工业和文化跨界融合的新兴行业。根据中国玩具协会发布的《白皮书》,动漫产业前景广阔,已成为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消费升级的新亮点。目前惠州“动漫工厂”正处在从企业集聚到产业集聚的关键节点。惠州这一产业发展迅速、基础雄厚、特色鲜明,且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一是国际潮玩需求日益增加;二是国内潮玩市场规模增长迅猛;三是惠州已现产业“虹吸”趋势,惠州是广东乃至世界最大的手办雕像生产基地,承接了全球约70%的产能,吸引了诸多世界头部品牌方争相来惠“下单”。近期,中国最大且收益增长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玛特拟在惠布局部分产能;京东等电商平台有意在惠开设玩具直播销售平台;北京盛世顺景文化传媒、广州达力动漫,以及湖南省动漫游戏协会、广东省动漫行业协会、香港动漫画协会等头部文创资源也相继落户惠州读者文化园。

 惠州动漫的产业链雏形已现,若能形成集群效应,对打造我市新的特色工业IP,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建议拓展空间,推动集群发展,在动漫工厂聚集区规划动漫特色工业园区或者在现有的大型工业园区腾挪一定空间,把动漫工厂尽量集聚在一个生产区域,集中提供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通过产业集群,推动惠州动漫产业全链条发展。

 同时,建议成立行业协会,优化整合资源,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如牵头对接国内外动漫IP资源,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协助开发创作更多本地题材、本土历史文化元素的动漫产品等。建议培养人才,加强原创开发,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基础教育等不同层次全面推进动漫人才培养,在惠设有动漫影视专业的院校,可与企业联动,面向市场培养动漫专项人才,推动惠州动漫工厂从学习模仿走向独立原创。

 

 ■市政协委员李书娴
 


 

  强化服务促进“惠州制造”高质量发展

 目前,惠州已初步形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综合服务能力,可提供产品研发、采购、生产、售后各环节所需的检验检测、标准、质量管理等一揽子服务和解决方案。全市有265家获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2022年,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提供产品检验9000多批次,深入企业提供约200家次质量技术帮扶服务。

 为提升质量服务水平、促进“惠州制造”高质量发展,建议完善工业园区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根据“3+7”工业园区定位,在园区中建立一体化、特色化质量公共服务平台,针对园区主导产业和主要产品,提供质量服务;支持园区具备条件的服务平台的仪器设备等资源向中小微企业开放共享,对小微企业服务收费实施优惠措施;参考“科技创新券”,根据税收情况向园区企业发放“质量服务券”,凭券抵扣质量服务费用。

 同时,立足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需求建设检测平台,在仲恺高新区建设市动力电池安全重点实验室,在现有的广东省质量监督锂动力电池检验站的质量服务能力基础上,升级完善消费电池的3C认证检测能力、国际运输认证检测能力,动力电池的车规级检测能力,储能电池的国标检测能力等,就近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质量技术服务,打造电池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持惠州学院电子信息、化工实验室争取检测认证资质,更好服务地方产业。

 此外,建议加强标准工作,聚焦新型显示、工业互联网等优势领域,以及新材料等未来新增长点,重点发力、重点突破,争取承担行业标准制订工作;构建“双碳”标准计量体系,鼓励我市企业特别是石化能源新材料企业,参与国家节能基础共性标准、非化石能源技术标准、新型电力系统标准、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利用标准、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推进能源计量工作,建立健全全市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监测和管理制度,为强化节能减排、推进“双碳”工作提供准确数据。

 

 ■市政协委员胡戈
 


 

  做细做实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要聚焦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制造业当家战略,加快建设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集群。助力制造业里新的“生力军”——“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强,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必不可少。2022年以来,惠州“专精特新”企业的贷款余额达90.87亿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融资需求,但离实际需求仍有差距,对“专精特新”企业授信担保条件有待优化、对“专精特新”企业授信额度有待提升、对“专精特新”企业政策宣教力度有待加强。

 建议不断提升“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服务精准度,引导银行机构进一步开发适合轻资产“专精特新”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满足企业差异化需求,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股权融资需求开展全面摸查,对合理的融资需求进行精准引导或引入优质的资本与其对接。同时,不断加大“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完善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机制,重点引导国资背景融资性担保公司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担保力度,积极扩大科技型企业引导基金规模,分散融资风险,增强市场活跃度,提升投贷联动模式融资效率和服务能力,撬动更多社会资金进入“专精特新”领域,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贴息、减免租金等方式,持续降低经营成本。

 此外,建议加快整合完善“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服务链,推进涉及“专精特新”企业数据整合,支持银行改进风控模型,加强政银数据对接和信息共享,对企业风险和金融服务需求匹配更为精准的分析与画像,引导银行机构创新完善信用评价模型、风控技术和批量授信审批机制,继续增加“专精特新”企业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和授信额度,解决企业融资需求。

 

 ■市政协委员林海燕
 


 

  试点建设社区普惠托育服务中心

 有关调查显示,婴幼儿无人照料是阻碍生育的重要因素,城市中超过1/3的家庭有托育需求,但供给明显不足,特别是普惠性服务供不应求。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普惠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托育服务的需求,农工党市委会就我市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发现我市托育服务存在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服务质量不高;托育人才储备不足,相关学科建设还在起步阶段,人才实践基地缺乏等问题。

 对此,建议科学选址统筹布局,在各县(区)试点建设社区普惠托育服务中心。结合惠州市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由市卫生健康部门牵头推进社区托育服务试点工作,重点依托社区综合体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以及闲置低效国有资产,在各县(区)选址试点建设一批社区普惠托育服务中心,通过资源共建共享解决“托不起”的普惠难题,通过圈层布局规划解决“不方便托”的空间难题,依托社区综合监管解决“不放心托”的安全难题,为群众提供便捷、普惠、安全、优质的“家门口”托育服务。

 同时,建议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切实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将社区普惠托育服务试点示范工程纳入民生工程,提供场地、政策、资金等相关支持,试点建设利用财政资金组织实施,以此激励和带动社会资金投入。依托试点与高职院校共建托育人才实践基地,从需方角度探索人才知识、技能构成,为供方完善优化培养培训方案,积累优化从业人员执业规范,发挥职业院校学科资源优势,培养打造托育专业人才,构筑托育服务专业人员队伍“蓄水池”。此外,制定社区普惠托育试点工作方案,以点带面推动社区托育服务规范发展,实现全市城乡社区托育机构全覆盖。

 

 ■市政协委员董平天
 


 

  建立农村供水“三同五化”保障体系

 农村供水是乡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多年努力,我市已建成496宗农村供水工程,实现行政村、自然村集中供水覆盖率达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定在 99.5%以上,水质合格率大幅提升,但农村供水建设管理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水处理消毒设施不完善、供水工程管护存在短板等。

 为让我市农村群众持续喝上“放心水”,建议突出重点,加快配套完善消毒设施,确保水质安全。同时,建议抓好示范,加快“三同五化”(“同标准、同质量、同服务”“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作、智慧化服务”)改造提升。惠阳区8宗农村供水设施中,有6宗已完成“三同五化”改造,另外2宗规模以下小型水厂可通过小规模改造提升和强化县域统管等措施,争取在2023年底或2024年初在全市率先实现省政府确定的农村供水“三同五化”目标;在惠东、龙门、博罗县选择适当的集中供水工程作为先行示范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提升,为全市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此外建议加强统筹,完善“三同五化”保障体系。建立我市农村供水“三同五化”保障体系,健全农村供水建管良性保障机制,以市级为统筹,县(区)为主体,推进农村供水工程的投资、建设与管理,做到统筹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加快推进规模化发展,优化水源配置,大力推进厂网延伸合并,推进城乡一体化;扎实推行标准化建设和改造,以补短板为重点,开展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升级和改造;实现一体化管理,依托大型供水企业的技术管理优势,建立统一的管护标准、管护制度、水价机制、监督考核规则,落实管护经费,建立农村供水工程水价调价机制和管护经费补贴机制;提高专业化运作水平,依法依规划定水源保护区(范围)和设立保护标志,建立统管单位和水厂自检、县(区)抽检的水质检测监测体系;强化农村供水信息化智慧化服务,实现在线监控监测,全面提升信息服务能力。

 本版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 惠州日报记者李松权 朱金赞 杨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