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深片区划定100平方公里区域规划建设深惠协同发展区,是惠阳重构区域发展格局、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事关惠阳“破局求变、开启新局”的重大举措。目前,惠阳正有序开展深惠协同发展区总体概念规划和首开区概念城市设计编制,布局绿色低碳、高端制造、产城融合示范三大产业发展走廊,形成“一区抱两团,高低大融合”的全新发展格局,构建深莞惠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这是记者日前从惠阳区政协组织部分区政协委员开展深惠协同发展区建设情况调研中了解到的。
惠阳区政协委员调研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建设情况。
深惠协同发展区构建全新发展格局
车间配料房里的原材料沿着中央管道输送到每个生产设备,机器一推一收间,一个厚度仅0.05毫米的手机壳雏形“出炉”,随即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经机械臂打孔后包装出厂。位于惠阳新圩镇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的惠州市凯斯科技有限公司,深耕手机配件多年,去年迁至惠阳,考察数月后最终决定落户新圩,看中的正是这里的区位优势明显,处于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
区位优势为惠阳带来不少发展优势,如何用好区位优势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资源要素?今年惠阳区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举全区之力建设深惠协同发展区,作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改革创新的试验场,努力承担起惠州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都市圈发展“桥头堡”功能,力争到2027年产值突破1800亿元,到2035年产值突破7000亿元。
去年底,省政府正式发布《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将惠州作为副中心全域纳入都市圈范围,提出共建龙岗—坪山—大亚湾—惠阳高端制造产业组团和坪地—清溪—新圩绿色低碳产业组团。这为惠阳区提供了一体化发展的新机遇。
深惠协同发展区规划面积为100平方公里,其中产业空间不低于50平方公里,是惠阳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深惠协同发展区将按照《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的“龙岗—坪山—大亚湾—惠阳”和“坪地—清溪—新圩”两大产业组团,重点发展高端制造和绿色低碳“一高一低”两大产业,形成“一区抱两团,高低大融合”的全新发展格局。
按照高端制造和绿色低碳两大产业组团,深惠协同发展区将紧密协同深圳“20+8”产业,依托重要交通通道串联深莞惠三地优势产业平台,布局形成绿色低碳、高端制造、产城融合示范三大产业发展走廊。
今年以来,惠阳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深圳龙岗区对接工作,就合作共建万亿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推动深惠协同发展区纳入《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扩容空间发展专项规划》联动发展、联合招商、国企合作等达成了共识。
建议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引领
当天,惠阳区政协委员先后到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调研深惠协同发展区建设情况,了解园区招商运营、产业发展情况。
早在2018年,惠阳在三和经济开发区8平方公里建成区基础上,谋划打造首个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区——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2020年,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被列入市委、市政府统筹打造的“3+7”工业园区重要组团之一,建设步伐全面提速。这几年,经过空间规划、资源保障、基建配套向产业平台倾斜,这个总规划面积超过21平方公里的园区,吸引来自深圳等地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智能家居等优质项目扎堆落户。
按照规划,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通过持续聚焦高科技高成长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及人工智能产业,打造智能制造高地,力争2027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是惠阳另一个千亿级产业园,规划总面积26.9平方公里,包括梅龙湖组团、红田组团和长布组团,主导产业为智能制造、新材料、数字创新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园区拥有亿元以上企业45家、规上工业企业310家、专精特新企业5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3家。
座谈会上,区政协委员们就如何促进深惠协同发展建言献策。有政协委员建议,要加快建立跨区域协作的机制,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引领,确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惠阳应主动对接深圳,进一步优化两地的制度、规划衔接,吸引更多深圳企业来惠州惠阳投资创业。
惠阳区政协主席黄智勇在会上表示,希望政协委员围绕推动高质量区域协作发展,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优势,多宣传推介深惠协同发展区,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发动更多的企业到深惠协同发展区投资发展,更好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黄尉宏 通讯员杨伟彬 魏彩瑜